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温州男子有绝活 全国90%数控维修实训设备出自他手

不管是什么样的数控机床,只要他看一看、听一听、查一查,就能立刻诊断出机床有没有问题,哪个零件出了问题,如何进行维修和后续保养。见过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吕洋手艺的同行,无不竖起大拇指:“吕师傅干的活,让人放心!”

2006年,在校读电子专业毕业的吕洋误打误撞进入公司,从普通做起到进入数控维修部门,十年时间里,他努力进取不断创新,先后开发多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东盟院校技能大赛设备,并获得多项专利、国家创新基金、获多项科技进步奖。□晚报记者 范晨/文 魏一晓/摄

从专业不对口 到成数控机床维修业技术带头人

2006年,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到吕洋学校招人,这个20岁不到的北方小伙子,抱着“从没到过南方,去看看南方到底什么样”的念头,就踏上了来温州的路。如今想来,吕洋直言,一切都是缘分。

在学校里学的是电子专业,但到了温州吕洋面对的却是从未接触过的数控机床维修专业,每天为这些复杂而庞大的机械设备拧螺丝、接线,成为了他这个普工的日常。但这个北方小伙子的骨子里有着不服输的精神。

“和我同一批进来的人中,有不少人学的就是数控专业,当带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做事的时候,我发现他们都懂,就我一头雾水”,他说,这种“不懂”让他产生了紧迫感,他明白,要想追上自己的同事,只有以勤来补。于是,每天上班,吕洋都比别人早到,下班之后不急着去吃饭,依然待在车间琢磨,这种投入的精神让他忘记了其他。一年365天中,除了春节回家,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在车间见到他的身影。

一台数控机床上,有很多个零件,一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的运作,吕洋就将它们一个一个拆出来去识别,进而了解它们的操作原理,发生故障时的状况。有时碰到与国内设计原理完全不同的外国制造机床,很多人都会放弃,但他却会抱着图纸研究,一看就是很久,查询专业术语,直到彻底读懂。就是凭着这股韧劲,在不断不断的学习了解中,吕洋成了数控机床的“百科全书”,在团队中脱颖而出。

手握多个数控技术专利

开发智能故障实训考核系统

2009年,吕洋成为团队的负责人,他也不再只满足于“维修”这一他擅长的步骤,他又向发明创新迈开了脚步。“在我看来,所谓的工匠精神,就是把自己负责的事做专做细做透做强,这背后没有任何捷径,只有花时间磨”,吕洋说。

位于瓯北的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,作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、温州市工业百强企业之一,有员工800多人、资产近5亿元、产值达4亿元。有数据统计,如今中国中、高职技校上课的设备几乎都源自亚龙。

2007年亚龙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设备供应商之一,大赛有100多个赛项,其中12个项目由亚龙负责。比赛前,大赛组委员就一直为数控维修比赛如何实现团队赛操作而担心,国内找不到相应的成熟设备,但时间紧迫,后来找来了吕洋的团队。时间紧迫,吕洋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对数控维修的熟悉,和团队人员加班加点,为组委会专门开发了一套“私人订制”的智能故障实训考核系统。

当在机床上运行该系统时,机床就会“智能”地在相应部件上出现故障,而学生只需去找出故障部位,进而着手修复,如果修复正确,系统就会自动给出分数,一举解决了组委会的难题。这项系统随后还拿下了国家专利。

吕洋手里已经握有多个数控技术专利,不仅如此,2014年他参加全国职工大赛荣获第五名,在浙江省职工大赛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,进而被评为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浙江省技术能手、温州市瓯江技能大奖。

全国数控维修专业的学生

90%用的是他团队设计的设备

如今,吕洋的团队又创新思维,在为学校提供数控机床设备时,为其量身定制课程开发教材,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毕业后找到对口的工作。这并非一件易事。

吕洋需先带着团队人员一起走访学校所在地区的企业,了解市场,随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市场需求与学校进行多次沟通,确定课程方向,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培养,才能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一出学校,就找不到就业方向“,他说。

正是因为这种贴心的服务思维,在吕洋的背后有这样一组数据:全国数控维修专业院校出来的学生,90%都是用吕洋团队设计和发明的设备培养出来的。

2015年,温州市吕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,工作室有20多人,吕洋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。但他却对自己有着明确的思路,他要求工作室的人员必须学好英语,甚至是苦练英语,“如今我们的设备已经出口到东南亚,而接下去我们希望能将其打造成品牌,走向世界。”